有关室内空气品质的研究,可以追叙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人们已经开始采用通风的方法来改善室内空气环境。制冷空调系统的了出现,为人们创造了舒适的空调环境。70年代的全球能源危机,使制冷空调系统这一能源消耗大户面临严重考验,节能降耗成为空调系统设计的关键环节。为节能而提高建筑物的密封性和绝热性,降低了最小新风量标准,但是这一措施引起了室内空气环境恶化:由于建筑物内透气性变差、换气量减少,导致室内挥发性化学物质、微生物与可吸入颗粒物形成富集效应,污染物浓度增设,从而危害人体健康;为了增加室内的舒适性,而发明并使用加湿器,但随着室内湿度的增加,加强了致病微生物的繁殖;导致了室内空气污染,出现了“病态建筑综合症”。
随后的几十年中,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广泛深入地研究了室内污染的浓度水平、健康风险评估,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或规范控制技术,基本解决了由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引起的室内污染问题,从源头上较好的控制了室内。20世纪80年代以来,制冷空调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由舒适性空调向健康空调的变革。
由此,室内空气质量研究已成为现代建筑科学的前沿研究课题,它涉及医学卫生、建筑环境工程、建筑设计等方面,研究的目的是创造一种卫生、健康、舒适的室内空气环境。
与此同时,国际上室内空气质量研究近十年来发展迅速。1978年由丹麦著名学者Fanger教授发起,在丹麦本哈根召开了第1届国际室内空气大会(The 1st Inter.conf.of Indoor AIR)。在世界不同国家举办国际室内空气大会,其后每三年一次。美国空气和废弃物处理学会(A&WMA),制冷空调暖通工程师学会(ASHRAE)年会中室内空气质量也都是重要专题之一。国际上现有国际室内空气学会(ISIAQ),1990年,又成立了国际室内空气科学院(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Indoor Air Sciences,简称IAIAS)。2005年我国清华大学成功主办了第10届国际室内空气大会(The 10th ,Inter.Cond.of Indoor Air)。清华大学发起的国际暖通空调大会(Inter.Conf.of Heating, Ventilating and Air-conditioning)自1991首次举办以后已举办5届,室内空气质量也成为了该系列国际会议的主要专题之一。室内空气质量(IAQ)研究领域中,生态建筑材料、室内环境与健康、暖通空调、室内空气净化等相关领域成为研究热点。
随着对于室内空气污染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室内环境作为卫生和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一批专门从事室内环境检测、宣传教育、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咨询和评估的机构开始成形。如美国工业卫生协会(AIHA)专门设立了室内环境质量(IEQ)委员会。“国际室内空气质量与气候协会(ISIAQ)”、“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和“室内空气质量协会(IAQA)”也于1992后、1993年和1995年相继创立。就连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这样的军事合作组织也在其科学与环境事务局所属的高级研究中心开展“室内空气质量(IAQ)科学”的研究和教育培训计划,每年都要在缔约国开展室内环境方面的培训工作。
与此同时,室内空气质量的管理机构也开始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形成,如美国环保局于1988年在其空气与辐射局下设立室内空气质量(IAQ)程序办公室,1995年又与较早设立的氡分部合并成立了室内环境处,并附设了两个与室内环境相关的国家实验室,在相关部门设立了室内环境的监督、执法机构。如今,美国的学校里都没有室内环境协调员、管理和督导室内环境质量的监测和控制。法国政府也于1999年底成立了国家室内空气监测站,并从2001年开始,每年在全国选择1000个监测点,对典型室内场所的氡、铅、霉菌、过敏源、VOCS,人造矿物纤维、杀虫剂及烟草烟雾等10多种有害物质进行检测,并向公众通报检测结果。我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也于1998年在其环境署内设立了室内环境主管部门,并于1999年公布了楼宇的IAQ指南。在室内环境管理机构的指导下,室内环境立法也开始进行,到目前为止,欧美各发达国家,亚洲的日本、韩国和我国香港地区,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已建立比较完善的室内环境法规。
前一篇:我国对于室内空气污染的研究历程
后一篇:室内环境保护行业的形成、现状及发展前景